中论讲记-观因缘品第一

原创 唐望四爷  2020-03-08 14:45  阅读 11,727 views 次

这是龙树讲的中论讲记  吉藏大师整理过

看文言文是很枯燥的事  但有兴趣看的看完可以懂得

也表示你可能有很深的根器

我时常在不同时期看见龙树体悟都不同

这次是因为在看吉藏大师的故事时深受感动

才发现原来所谓因缘就是这么一回事

你身上有一个人的细胞

不管你经过几千万年 我看也是永远相连的

 中论讲记

观因缘品第一

【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

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】

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,不来不出,称为“八不中道”。

第一品,观因缘品第一。“观”,吉藏大师提出来的。因为中论都是观,这个观缘于“见”。中论破见不破法,因为法不可得。诸法实相,实相无相,无相云何可破?所以他主张这个“观”,观什么品,观什么品。他作了一部注疏,叫中观论。

我们上次讲过,中论和般若很有关係,因为吉藏大师在二谛义卷上说过,中论以二谛为宗,若明二谛,即便明了中论。二谛──真谛、俗谛,也称为第一义谛、世俗谛,这出于实相一谛。

实相无相,诸法无相就是真谛,般若说诸法空。例如讲台空,讲台是木头做的,如果没有木头因缘,没有讲台。既然有木头的因缘才有讲台,讲台是空的,仅仅是个假名,般若讲“性空”。空是因缘空,法以因缘而有,既然法以因缘而有,没有自性,没有自性,故空。

这品就讲因缘空,法是因缘空。因缘空即是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;有也是因缘有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我们上次讲过,谓之真空;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,谓之妙有。妙有真空是般若,知真空谓之慧,知妙有谓之智,般若就是妙智慧。

中论还讲到,一切法是果,果法以缘生。后面讲“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。”缘和果是对待的,有果才称为缘,有缘才有果。果待缘而有果,缘待果而有缘,这样又构成第二种空──对待空,这一品都有讲到。

观因缘品,知道因缘性空,后面才讲出对待空。先看颂文: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能说是因缘,善灭诸戏论,我稽首礼佛,诸说中第一。”这首颂出过两次,为什么出两次呢?第一次是讚佛,“不生不灭”是佛所说,不是论主所说,论主是龙树。第二次又说这八句,那是解释,大家要分清。

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”这是说中道义。中道义有很多名:毕竟空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、无所有、不可得,都是中道义。例如金刚般若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,都是中道义。所以后人称这八个“不”,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,为八不中道。

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,那是约实相无相而说。实相无相就是性空,一切法性空,性空无自性,能够随缘,随缘而有就是实相无不相,还是二谛。如同虚空无形无相,就是那个实相无相;虚空横遍竖穷,就是实相无不相。所以一切法不出二谛,佛以二谛演说法。

这八个“不”当中,以“不生不灭”为主,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,都是解释不生不灭的。不生不灭为主,在这二法当中,又以“不生”为主。因为有生才有灭,没有生自然没有灭,“灭”是根据“生”来的。

八不中道,主要说无生法。若按圆教说,初住就证一分无生,得一分中道。生是常,灭是断,所以第二句讲“不常亦不断”。异是变异,所以又讲“不一亦不异”。“不来亦不出”,实在说不来不出,就是不来也不去。怎么说是“出”?一切有为法,“生”为“来”,“灭”,“出”去了,所以它是不出。

“能说是因缘”,这品是因缘品。生是因缘生,因缘生无自性,无自性就是无生,生即无生;无生,是因缘无生,因缘无自性,所以无生就是生。无生就是生,生就是无生,还是二谛。

下面分别说,能说是因缘,善灭诸戏论。“戏论”是不实之论,比如说,“有法”不实,因为它是因缘生的;“无法”也不实,因为它是因缘灭的。山不实,山是花草、树木、沙石形成;海不实,海是水、洼地所形成;地球不实,地球是山河大地形成;原子不实,原子是电子因缘构成,如果原子是实在的,没有电子应有原子,没有电子就没有原子,所以原子不实。

世间人执着这些法都有,实在的。误执不实为实,称为戏论──不实之论。不实之论是名相。世人不知名相是假的,造出很多言说来,都是戏论──不实之论。

例如国家,国家是人民、土地、主权构成,国家没有;国家若有,没有人民、土地、主权,应还有国家。家庭不实,家庭是父母、兄弟、姐妹构成,如果真有家庭,没有父母、兄弟、姐妹,应还有家庭。所以一切言说皆是戏论,不实之论。

知道一切法因缘生,无自性,性空。性空就是因缘生,因缘生就是有,所以空就是有。空就是有,有就是空。空是真谛,有是世俗谛。空就是有,真谛就是世俗谛;有就是空,世俗谛就是真谛。知道这个因缘,能灭一切戏论。

大家都认为“人”有,人是细胞因缘构成。如果人有的话,没有细胞还有人。佛法上说,色受想行识五阴成人,可是按照真谛讲,五阴皆空,怎么能成人?

五阴成人,五阴当中有人没有?如果色有人,受想行识有人,那既然有人了,不必等五阴,怎么能说“五阴”成人?所以五阴当中没有人。好比土中没有金,水中没有金,我用水合起土来,变成金,不可能!水和土合起来是泥巴。所以众生生活在戏论当中。

人既不可得,五阴皆空也不可得。果空,缘空,那有男人可得,女人可得呢?男人女人不可得,那有美丑可得?所以男人女人发生情感,皆是戏论。

甚而言之,生死皆是戏论。没有人,没有五阴,谁生谁死?无生无死,那有六道呢?永嘉大师说过,皆是迷悟之分别,迷时分明有六道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所以“能说是因缘,善灭诸戏论”。

“我稽首礼佛,诸说中第一。”“我稽首礼佛”,“稽”这个字读“ㄑㄧˇ”

,当稽查讲时,念“ㄐㄧ”。稽首就是头磕地,停留一会叫稽首。“诸说中第一”,是说一切说中,最上第一。佛是无上尊,所以这首偈先讚佛,这是佛所说,不是我龙树所说。

【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

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】

下面又重复一遍,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,能说是因缘,善灭诸戏论,我稽首礼佛,诸说中第一。”那是论主想解释这中论,他所解释的。这八个不,是八不中道。中道义,天台说得最究竟,有人说离两边契入中道,不如天台所说“离边不住中为中道”。

生、灭、常、断、一、异、来、出,这个法都是因缘所成。详细讲,生是因缘生,灭是因缘灭;常是因缘常,断是因缘断;一是因缘一,异是因缘异;“来出”,也是一样。因缘所生法,我说就是空。因缘所生法是世俗谛,我说即是空是第一义谛。

既然这八个不,都是因缘所成,都是空的,若执有生有灭,有常有断,有一有异,有来有出,那是戏论。如果我们讲明白一点,实在没有生没有灭。你认为有生有灭,是你的见。如果有生有灭,一定依于人,或是依于法。人法皆空,五阴无人,五阴无法,五阴皆空。

中论就围绕这个问题发挥,中论实在是说无生法。会一分无生,得一分中论。换句话说,会一分无生,得一分中道。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,证一分无生,这是别教。圆教从初住讲,别教从初地说,破尽十一品无明,再破一品无明,成佛。圆教是破四十一品无明。

我们说过,这八个“不”,重点在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重点在不生。有生必有灭,没有生自然没有灭。所以下面紧接着讲:

【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】

一切法,这是说果法,因缘为因,诸法为果。既然“八不”归于无生,佛说无生法。佛得无生法忍,无生法忍就是安住于无生法。别教从初地得无生法忍,圆教从初住得无生法忍。

他先假设,假设诸法有生,生有四种:自生、他生、自他共生和无因生。自生、他生、共生,为“有因”而生;后面讲到“不无因”,那是无因生了。有因都不生,无因怎么生呢?所以归结起来说,是故知无生。

假设诸法就是那个果法,不自生。要是自生的话,应该妈妈生妈妈,不生儿子。世间法说自我等于自我,没有增加,不生。“生”是怎么呢?自我不等于自我,有增加才叫生,自我原等于自我,那有生?

外人想,诸法从因缘而生,因缘是“他”,能生果法。外人不知,他对他言还是自。既然自不生,他怎么生呢?自不生,他不生,共也不生。假使他生,应该牛生马,马生羊,羊生人,没那情形,所以“他”也不生。

世间人戏论说:男不生,女不生,男女结婚就生小孩了。他没想,此说不合于理,没有道理。男不生,女不生,加起来还是不生。你没钱,我没钱,两个人加起来,还是穷光蛋一个。不可能你没钱,我没钱,我们两个加起来,变成有钱,不可能的。

再讲深刻一点,诸法性空,男性空,女性空,怎么加起来呢?认为有共和合加起来,那还是戏论,不实之论。

自生、他生、共生,有因有缘都不生,无因怎么生?“是故知无生”,所以知道一切法无生。一切法是什么?一切法是果法。

【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復无】

上面讲过无生,法不自生、不他生、不共生、不无因生,归结起来无生。今天讲因为无生的原因──法无自性。如果有生,一定有自性。既然法无生,空的,所以没有自性。因为“生”必然有性,所以五祖说过:“无性也无生。”

因为法无自性,一切法毕竟空,一切法无所有,一切法不可得,这是般若。所以般若经说:若不见一切法,则见般若波罗蜜。

这段文是外人在问。“外人”是理外凡夫,不懂谛理的,称为外人。诸法无自性,因为诸法从因缘生。既然诸法从因缘生,诸法自性应该在因缘之中。

所以论主回答说:第一、诸法要是有自性在因缘中,那是他性,不是法自性。比如说,牛性不可在马性当中,马性不可在羊性当中;如果马性在羊身上,那是羊性,不是马性。第二、因缘也无自性。因缘若有,就是法,所以因缘也无自性。若有,是果法,不合道理!

这段话要了解对待空。有人说因缘无自性,因为因缘也是因缘所生。错了!如果因缘也是因缘所生,甲因缘是乙因缘所生,乙因缘是丙因缘所生,丙因缘也是因缘所生,这样便落入无尽过。因为无自性就是因缘,因缘就是无自性。对待果法才成因缘,如果不对果法,不可能成因缘。

因缘如此,果法也如此。对待因缘才有果法,不对待因缘没有果法,这法是对待空的。因为对待果法方有因缘,因缘空;对待因缘方有果法,果法也空。果空、缘空,一切毕竟空。

如果不空,不合道理。因为我们知道,对待因缘方有果法,对待果法方有因缘,它的立足点在“对待”。

这种情形之下,不可能先有果法,不可能先有因缘,也不可能两者同时俱有。假设先有果法,不待因缘,怎么有果法?假设先有因缘,不待果法,怎么有因缘?假设因缘果法通通都有,既然都有了,不必对待,没有对待,怎么有二者?这种空是对待空。

一切法毕竟空,就是般若波罗蜜。般若波罗蜜有五个名字:金刚三昧、佛性、首楞严三昧、狮子吼三昧,还有一个名字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所以我们看这段文,要了解对待空。不可能追下去,因缘也是因缘生,再有因缘也是因缘生,那无尽了,落入无尽过。

“以无自性故,他性亦復无。”无自性就没有果法,一切法毕竟空。如果有他性,他性对“他”来说也是自性,那是矛盾,那成了有果法。所以无自性也无他性,自性看他性为他性,他性看他性还是自性。要是有自性,还是有果法,有果法不成对待。不成对待,不入中论,所以中论毕竟空。

毕竟空怎么修呢?大家修般若也好,修毕竟空也好,修金刚三昧也好,修狮子吼三昧也好,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。

【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】

因缘有四种:因缘第一,次第缘第二,缘缘第三,增上缘第四。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。我们先解释四缘:

一、因缘:因有“生”义。有生就有灭,谈因缘有生有灭,有生就有住,生住灭是有为法三相。生是未来到现在称为生;住是现在;灭是从现在到过去,皆是有为法。法有两种:有为与无为。“有为”,世间人称它为现象界,“无为”,世间人称为本体界。这不对的,本体若有,应该还是有为,所以不对。

唯识宗说因缘有两种:一是种子,一是现行。如果按照中论讲,种子、现行是世间有为法,在二谛裏边,世俗谛所收,非第一义谛。因为有种子,就有定法,有现行也有定法。若有定法,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第二个次第缘,也称等无间缘。唯识宗说心王、心所次第而生,无间而生。它说心王就是识,心所就是受想行,受想行识就是心王、心所。“前念”灭了“后念”生,前念灭了,为后念作次第,后念才生,所以称为次第缘。

如果按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,有心王是定法,有心所也是定法。定法不是对待空,所以不合道理。

再一个,前念灭后念生,前念已经灭了,后念生不生和前念没有关係。灭法不能再生,如果灭法能够再生,火灭了能够再着,人死了能够再活,不合道理。

我们可以看出来,次第缘取相。“相”就是有为法,有为法我们称为世俗谛。世俗谛是“有”,第一义谛是“没有”。唯识是从世俗谛入,了解这一点,没有不对。因为世俗谛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,第一义谛随缘就是世俗谛。

第三个缘缘,又叫所缘缘。简单说,就是心所法和心王相应,就构成缘缘。再白话一点讲,识和受想行相应就叫所缘缘。唯识宗根据世俗谛,我们已经说过了,它是从世俗谛入。如果根据世俗谛说,所缘缘有两种:第一种叫亲所缘缘,第二种叫疏所缘缘。亲所缘缘就是见分,疏所缘缘就是相分。见分,分析起来就是六根,是能;疏所缘缘,是六尘,是所。唯识宗也说过:见分、相分,都是虚妄。“能所”没有,能对待所才称为能,所对待能才称为所。

这么讲起来,它对待而有,像我们刚才所讲的,先有能不对,不待所怎么有能呢?先有所也不对,不对能怎么有所呢?能所同时俱有也不对,能所同时俱有了,不成对待。不成对待,怎么叫能所呢?

唯识宗我们看它的意思,它从世俗谛说。华严、天台批评它,是从第一义谛说。

唯识宗说,见分相分都是自证分所变现。谈到这裏,我们要谈到唯识的四分: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及见分相分。证自证分对待自证分而有,自证分对待证自证分而有。一般认为四分是唯识最深的地方。证自证分是无性空,自证分就是随缘有,它和证自证分不相分离,相辅相成。这两分是现量界,不同见分相分,见分相分是非量界。

怎么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不相分离呢?我们已经知道,自证分是随缘,证自证分无性,无性方能随缘,随缘必定无性。无性随缘,名之为自证分,随缘无性名之为证自证分。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对待而立,也是空的,合乎二谛。

所以六根、六尘是世俗谛,不是第一义谛。第一义谛中没有,心经说过:“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……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。”以不可得故,乃说第一义谛。所以四分研究起来,出于般若。

天台宗说这法:二而不二,不二而二。又说:分别即无分别,无分别即分别。自证分就是不二而二,无分别即分别;证自证分就是二而不二,分别即无分别。五祖说“无性也无生”,当然也是约第一义谛说。

我们说无生,不是绝对无生。如果绝对无生,那生从那儿来?明明看到世间有生有灭啊!所以我们一开始讲的时候,就说过吉藏大师说,中论以二谛为宗,明瞭二谛,就明瞭中论。

在佛法当中,称世俗谛叫三科。我们时常听人讲阴界入,是世俗谛,是讲事的;二谛、三谛、四谛、一谛、无谛,那些都是谈理的。所以四分当中,证自证分、自证分,二而不二,不二而二。这么说起来,我们就知道了,就是天台宗所说的。

第四个叫增上缘:这个法有胜势用,它能使别的法增上叫增上缘。或者能促使别的法进行,也叫增上缘。增上缘不是定法,如果是定法,那不成对待,不合中论。 

所以因缘、次第缘、缘缘、增上缘,四缘生诸法,更无五缘。这四缘生一切法,若定有一切法生,应该有第五个啊!生出来的法嘛!但它没有第五缘。

那么我们就知道,四缘生诸法,没有生。如果有四缘,四缘就是果法,有性也有生,那不对!所以他说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,那是说一切法无生。四缘是能生义,讲果法是所生义。四缘生诸法,那是外人说的。论主说不对!如果四缘生诸法,那么:

【果为从缘生 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 是缘为无果】

果若从缘生,缘中一定有果;从非缘生,那非缘中也一定有果。然而我们知道,果和四缘皆不可得,所以论主驳他。以下他是用对待空:

【因是法生果 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 何不名非缘】

这是说,果法从缘生、从非缘生都不对,一切法无生啊!“因是法生果,是法名为缘。”因这个法生出果来,这个法称为缘。“若是果未生,何不名非缘?”果没有生啊!那么这缘就是非缘了。因为一切法无生,生是幻有,菩萨通达,修如幻三昧。生果才称为缘,果假如没生,怎么称为缘呢?所以果法空,四缘也空。所以有人称三论宗为性空宗,不完全。三论宗它是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那才完全。

他这个说法,都从对待空建立,因缘空也从对待空建立。实在说,因缘空广泛,对待空狭隘。因为法若不空,有自性,不能接受因缘,就没有因缘生了。如果法以因缘而生,因缘有,一定没有自性。世俗谛,比如说,对待丈夫才叫妻子。不相信,你看到女众,她没有结婚,你称她为“太太”,她会骂你!

如果说法从四缘生,如果说有果法生,那一定先有因缘,先有四缘,而后有果法。可是不对果法怎么称为缘生?不合道理。所以我们说过,先有四缘,不对果法不成立;先有果法,不对四缘也不成立。两者都有,不成对待,也不成立。

【果先于缘中 有无俱不可 先无为谁缘 先有何用缘】

果法在缘裏边,有也不可,无也不可。如果说果法在缘中有,那是说明先有果后有缘,不可能的。如果于缘中没有果法,也不可能。我们这话怎么讲呢?有也不对,无也不对。无性随缘有,不是定有,而是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;随缘无性空,不是定空,而是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就对了!如果执着先后,都不成。所以圆觉经讲,有先、有后、有生、有灭,都是虚妄的。 

如果果法于缘中先没有,那四缘,给谁作缘?所以他说“先无为谁缘?”如果先有,已经有了果法,何必用缘?你说四缘生诸法,果法已经有了,何必等四缘生?

中论这部论,文义甚深,文简义广,令人费解。“文简”就是文字简单、简略,“义广”就是它的意义包含深广,使人不易了解。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把前面讲的要点提示一遍,使大家有个概念,能够回想起来。

前面讲四缘:因缘、次第缘、缘缘、增上缘,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。第五缘就是所生之法,因为四缘假设是有的话,就是果法。如果它有法可生,就有过了。

第一个,有无尽过。如果有生法,那是第五个法,是第五缘;那么再有生法,不能说四缘生诸法了,应该五缘生诸法了。再生,就六缘生诸法了,那么就无量无边无尽了。这是第一种过,落入无尽。

第二种过,佛说无生法,如果四缘有生,就违背佛说。所以他说“因缘次第缘,缘缘增上缘,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。”更无第五缘是说没有法可生。这是我们把以前讲的要点,大略提一提。

【若果非有生 亦復非无生 亦非有无生 何得言有缘】 

假设“果”离四句。四句:有生、无生、亦有生亦无生、非有生非无生。法离四句,一切法毕竟空,所以离四句。这一开头就标出来,缘和果对待而立,对缘而有果,对果而有缘,不可能不成对待。假如对待立的话,就是毕竟空。

对缘而有果,那么全部的果都是缘;对果而有缘,全部的缘都是果。如果改个方式也一样,对缘而有果,全部的缘都是果;对果而有缘,全部的果都是缘。因为什么?因为法是对待的,既然是对待的,都是空的,这叫大乘对待空。对待缘才有果,那么果空啊!对待果才有缘,那缘没有自性,也是空的,所以对待空。

比如对待缘才有果,没有对待缘就没有果。有缘就有果,无缘就无果,那个果是不是空的?好比说对待甲而有乙,没有甲就没有乙,那个乙完全是甲。反过来对待说也是一样,对待果而有缘,有果就有缘,没有果就没有缘。

所以说“若果非有生”,果没有生,也不是无生,也不是有生无生,也不是非有生非无生。果既然这样了,毕竟空,那么就没有缘了,所以他说“何得言有缘?”比如讲对待甲才有乙,不对待甲就没有乙,既然没有乙,亦就没有甲,所以才说“何得言有缘?”

以下破四缘。四缘当中,中论仅破次第缘、缘缘,没破因缘、增上缘。因为因缘不可破,“因”是有生义,有生义就有灭义,生灭义是有为法,我们说生灭义是俗谛。所谓有真谛、俗谛,也称为第一义谛、世俗谛。谛,有“谛实”之义,实实在在的,就是说有为法是实在的,无为法也是实在的,所以称为谛。

佛在大法鼓经说,法有二种,有为与无为。中论也说,佛以二谛说法,一以世俗谛,一以第一义谛。第一义谛就是无为,世俗谛就是有为。有为称为法相,无为称为法性。法相不能独立,因法性而立;法性不可以见,因法相而见。谁看见法性了?法性看不见,因法相才能看见。法相没有法性,不能成立,因法性成立。我们称法性是体,法相是用。体外无用,用外无体。换句话说,体就是用,用就是体。

好比一个人能够活动,谁能看见人活动的根源?看不见。因为什么而看见?因为人的四肢、头、前胸、后背,而看见人活动。那个“动性”不可见,因四肢而见;四肢不成立,因为动性而成立。如果不动的话,不叫活人了,变成了死尸。

归结起来,有为法就是无为,无为法就是有为。我说有为的时候,就是说无为,因无为而立;我说无为的时候,就是有为,因有为而见。所以说破了有为,就破了无为,破了用就破了体,所以说有为不可破。因缘法既然是有为,所以亦不可破,所以不破因缘。

再讲增上缘。增上缘没有啊!它依什么呢?依于次第缘和缘缘。好比说种稻谷,上肥料,稻谷长得好,是依于稻谷,“上肥料”是增上缘。所以说,破了次第缘,破了缘缘,那个增上缘,不必破就不存在了。所以他上面没讲因缘,也没讲增上缘,仅仅说次第缘和缘缘,所以四缘当中仅破二缘。下面先破次第缘:

【果若未生时 则不应有灭 灭法何能缘 故无次第缘】

次第缘也叫等无间缘,没有间隔。你说它是一,它亦是二;你说它是二,它亦是一。好比说,五十公尺一盏路灯,走到这盏灯下面的时候,这盏灯光亮了,到了第二盏灯,第二盏灯光就亮了,第一盏灯灯光就暗了,可是从第一盏灯到第二盏灯的灯光,没有间隔,所以说叫“等无间”。可是第一盏灯把亮度交给第二盏灯,第二盏灯交给第三盏灯,有次第,所以叫“次第缘”。

次第缘建立在人的意念,都是前念灭,次第后念生。前念灭,给后面那一念作次第缘,把后面第二念“导”出来,这个叫次第缘,有次第。

这四缘都是有为法,假立的。再举个例子,迈左腿,它把后面的右腿领导出来了;再迈右腿,又把左腿给领导出来了,左右、左右、左右……前进了,这是次第缘。论文说,前念灭后念生叫次第。再举个例子说,当第一重浪降低的时候,第二重浪就高了,所以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,这是次第。 

可是我讲一句话:前浪为落,后浪为高,根本没有浪,那是你的错觉。浪是不是都是水起的?水的性是湿,所谓四大──地、水、火、风,地的性是坚,坚硬,水的性是湿,火的性是煖,风的性是动。既然第一重浪、第二重浪、千万重浪都是水,湿性没有起也没有落。

所以大家应该明白,为什么我说浪无起无落──无生,这才合乎佛所说的无生法。一切法都无生,法性不动,所以无生;法相如幻,不实在的,还是无生。

知道无生,就知道一切法皆是空的;知道一切法空,就知道一切法所现的相都是假的,假就是空义;知道一切法假,就知道一切法不可得,一切法无所有,所以这显无生。

论文说:“果若未生时,则不应有灭。”有生才有灭,无生怎么有灭?所以果未生就无灭。

生灭不能作次第。生不是灭,灭不是生,所以生不能为灭作次第,灭不能为生作次第。这个时候,生──无生,灭──无灭。无生叫法相空,无灭叫法性空,法性、法相都空了叫毕竟空。

“灭法何能缘?故无次第缘。”灭的法不能给有法所缘,好比火“灭”了,不能给火“着”作因缘。如果火灭了,还能着,那还没灭,真的灭了,不能作次第缘。人活着,早上可以起来上市场买菜,人死了、灭了,不能去买菜了。有次第就有一切动作,按佛法讲,有次第就有一切法相,没有次第就没有法相,所以说“灭法何能缘?故无次第缘。”

因果对待,待因而有果,待果而有因。那么说,因就是果,果就是因。怎么知道?全部的因成果,不可能有一部分不成果。因都成了果,因就是果;全部的果从全部的因来,不可能有的果不从因来,这么说起来,果就是因。因就是果,因空;果就是因,果空,这叫毕竟空。

毕竟空就是无生法,在无生法当中,没有生也没有灭,生灭不能相续,灭法不能再缘。好比人死了不能再活,火灭了不能更烧,是一个道理。这第一个破次第缘。

【如诸佛所说 真实微妙法 于此无缘法 云何有缘缘】

这是破缘缘,缘缘又称所缘缘。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缘缘。若知道所缘缘,就知道缘缘了。所缘缘讲明白一点是“心所法”。心所法有六种,就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这些都是缘缘。

不过六尘又有两种分别,两方面说。色声香味触法对六根叫外六尘。眼耳鼻舌身缘于五尘──两个眼睛、两个耳朵、一个鼻子、一张嘴巴、一个身体叫浮尘根,这个也是尘。因为浮尘根皆有生灭,所以说是六尘,唯识宗称为“见分”。

心所法与心王相应,名所缘缘。唯识论他说:所缘缘体有两种,一、亲所缘缘,即见分;二、疏所缘缘,即相分。两种所缘缘皆自证分所变。如果说能缘体就是自己的识,与自己不相分离,就是亲所缘缘,见分所摄。内讬识心──内所虑讬,有内虑讬于识心,是亲所缘缘,这是说见分。与能缘体相离,为实质有东西,能起内所虑讬的,能使识心起的,是相分,是疏所缘缘。明白一点说,所缘缘就是六尘。

这和佛性不同,佛性无生无灭。生而无生,灭而无灭;无生而生,无灭而灭。见分、相分、所缘缘不是这样子,有生有灭。

举个例子,比如佛性──诸法无性为佛性,就是那个无性。无性约心讲起来,众生边讲叫佛性,如果从法边讲叫法性。佛性因为无性的关係,随缘起一切用。从眼根出就叫“见”,从耳根出就叫“听”,从鼻子出就叫“闻”,从嘴巴出就叫“说”,从身根出就叫“触”,从意(第六意识)出就叫“想”。

这个想,有生有灭。想东的时候不能想西,如果想西,想东的那个想就灭了。佛性不是,也能想东,也能想西,能想一切。想东的时候,还能再想西。想西的时候,那想东的想,灭而无灭,无灭而灭;想西的想,生而无生,无生而生,这是佛性。

所以,所缘缘就是六尘,六浮尘根就是亲所缘缘──见分,外面六尘就是疏所缘缘──相分。四缘,中论看不到解释,你要看唯识论,要用你的智慧,要不然你不懂。

“如诸佛所说,真实微妙法。”什么是真实微妙法?诸佛以二谛说法,真实微妙。二谛──世俗谛、第一义谛,世俗谛也称为俗谛,第一义谛也称为真谛。真谛就是那个无性,俗谛就是依他起性,所以依他起的俗谛,有而非有,生而无生;非有而有,无生而生;灭而无灭,无灭而灭。

佛说法有两种语言,一种是真实语言,就是说真谛,一种是世间语言,就是说俗谛。佛说“有法”,无性随缘则有;佛说“无法”,随缘无性则无。所以佛说,我不与世间诤,世间与我诤,就是说我不和世间人起诤论,世间人和我起诤论。世间说“有”,我也说“有”,我说的无性随缘有,世间所说的定性有;世间说“空”,我也说“空”,我说的空,随缘无性空,世间所说的断灭空。所以佛不和世间人诤论。

或者有人问:“有经文可以为证吗?”有,心经。色即空,那个空随缘无性空;空即色,是无性随缘有。佛这么说,真实微妙,世间人不知。怎么地微妙?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;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,称为微妙,真实微妙法。

我们了解二谛了,再讲实相。“实相”真实,我们认识一切法,都认识虚妄相,没见实相。比如说,看讲台,都说有讲台。讲台,木头因缘所成,如果讲台真有的话,没有木头,还有讲台。所以我们见的都是虚妄相。知实相者,知讲台无相。实相无相,随缘现讲台相,就是实相无不相。

如果你偏于实相无相叫偏空,偏于有相叫着有。佛法不偏空也不着有,称为微妙。实相无相就是真谛,实相无不相就是俗谛,分别二谛就是分别实相,其实二谛就是实相,实相就是二谛。

这个法,很多方面。比如我们换另一个题目讲,大家都知道,一切法唯心所造,心在何处?心若有定处,不能造一切法。定在东,不能造西;定在南,不能造北。它能造一切法,无有定处,那是实相无相,就是真谛;无有定处,能造一切法,是俗谛,实相无不相,是俗谛。佛说的法是这个法。

“于此无缘法”,缘是六尘。比如所缘缘,换句话改个样子讲讲,心所缘的那个尘叫所缘缘。心所缘的尘皆是幻有,虚妄的。无性随缘有叫依他起,随缘无性无叫圆成实。你如果着,执着实在有、实在空,叫遍计执。这个缘缘,就是遍计执,所以破。破缘缘,破其见,不破法。法无性随缘,随缘无性,不可破。

佛所说的法,真实微妙,没有所缘缘。六尘生灭,那是幻有假相,你颠倒执着,就执着有缘缘。所以他归结说“云何有缘缘”?怎么会有缘缘这个法?这就是说一切法毕竟空。 

一切法毕竟空,就是无性,真谛摄;空也空,就是假,俗谛摄。声闻缘觉不知,所以涅槃经说,声闻不见佛性,不知道无性为佛性,而得声闻道,声闻道得声闻菩提;缘觉人不见佛性,得辟支佛道,就是缘觉菩提,都不见佛性。菩萨大乘见佛性不了了、不彻底、不究竟,所以在十住地,在菩萨因位。唯有佛,见佛性了了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无有定法,假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大家了解以后,就知道实在没有法,也没有缘。不相信你看后面,他讲出“以果无有故,缘非缘亦无。”如果不详细研究,困在这个论文当中了,出不来。如果先不搞清楚什么是缘缘,研究愈久,还是一塌糊涂。下面一颂:

【诸法无自性 故无有有相 说有是事故 是事有不然】

一切法没有自性,因为什么没有自性?一切法因缘生,都是唯心所现,唯心所造,没有一切法。本论也讲过,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

比如讲堂,看似有,实在是空的。因为它没有自性,它是钢筋、水泥造成。如果讲堂有的话,没有钢筋水泥,还有讲堂。这都是人的“见”所现,虚妄的。你说有讲堂,那你落入缘缘,依于你自己的见分。比如:海裏的浪,千万重,你们说它有没有?(大众默然)哈!对了,默然而住。你说有,它随缘无性空;你说没有,它无性随缘又有。所以你总堕负边。因为没有自性嘛!

诸法无自性,金刚经也讲过:若有定法,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凡夫定执有,二乘定执空,都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所以他不见佛性。

再举个例子:地球,地球是空的,你如果说地球有,落入遍计执,遍计执就落入缘缘了,缘缘就是遍计执。地球是山河大地构成,如果地球真有,应该没有山河大地还有地球。地球无不无?不无。因为地球无性就是随缘以山河大地而现。所以色即空,空即色,所以一切法无自性,故无有有相。怎么有相呢?幻有假有。

“说有是事故”,是事就是“此事”,翻成白话讲,就是“这个东西”。说有这个东西,“是事有不然”,这个东西就不是。经上佛说过,说某法即非某法,是名某法。比如我们说讲台即非讲台,因为讲台是空的嘛!假名叫做讲台。这个法说起来广了,说五阴即非五阴,假名五阴。说十二入、十八界即非十二入、十八界,假名十二入、十八界。

我再说深一点,看你们迷惑不迷惑。说四谛即非四谛,假名四谛;说十二因缘即非十二因缘,假名十二因缘;说六度即非六度,假名六度。你相信吗?我再说深一点,说佛的四无所畏,即非四无所畏,假名四无所畏;说佛的十力,即非十力,假名十力;说佛的十八不共法,即非十八不共法,假名十八不共法。你信得过吗?

要入此法,第一步先深信,第二步求解,第三步修行,第四步证究竟。这是什么原因?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,都是空的。法不迷人人自迷,怪众生不懂,不怪法性有别。

比如我们以十二因缘作例子,无明缘行,无明以行为所缘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,这是十二因缘。

十二因缘不落尘相,会入依他起了,着于名相就是遍计执。老死没有,缘于生才有老死;生没有,缘于“有”才有生,如果有生,那应该没有“有”也有生;“有”没有,缘于取,取着就有业了;取也没有,缘于爱;爱没有,缘于受;受没有,缘于触;触没有,缘于六入;六入没有,缘于名色;名色没有,缘于识;识没有,缘于行;行没有,缘于无明。

无明有没有?这是到迷惑的地步了!一切缘无明,所以一切没有。无明也没有,无明本身就是虚妄,才叫无明。无明不虚妄的话,应该叫真如。

所以十二因缘都没有,没有才能接受十二种因缘,如果有,成定性了,不能接受外来的东西了。没有就是真谛,接受十二因缘就是俗谛。大家想想,这和实相无相,实相无不相,是不是一样?这叫换汤不换药!

【略广因缘中 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 云何从缘出】

因缘,有略有广。“略”是总相,“广”是分别相。这很难懂,我们慢慢地举例子来说。比如三十个人是一个排,它的总相就是三十个人总数,裏边没有排。如果有排的话,没有三十个人,还有排,所以它裏头没有排。分别一个人一个人当中,也没有排。

我们多举几个例子,比如这个讲台,它的总相──木头、钉子、人工、油漆,

在这个总相裏头,没有讲台。分别各相裏头也没有讲台,木头不是讲台,钉子不是讲台,油漆也不是讲台。

我们继续举个例子,再比如这个讲堂,它的总相──钢筋、水泥、木材、玻璃、人工,这个总相裏头,没有讲堂。如果另有讲堂,除去钢筋、水泥、人工、玻璃、木材,应该还有讲堂。

再举个例子,比如山,山是土、石、花草、树木、众生,这是总相。这裏头没有山,假使有山的话,没有沙土,没有石头,没有花草树木,应该还有山。 

举了好几个例子,大家能听懂了吗?所以说“略广因缘中,求法不可得。”这个“法”是一切法,一切法包括有为无为法,有漏无漏法,世间出世间法等等。没有这一切法。什么原因呢?略广因缘中,求法不可得。没有一切法,我们说一切法空。比如讲台,总相裏头没有讲台,别相裏头也没有讲台,那么讲台空。所以我们知道了,一切法空。

再详细论,五阴空,十二入空,十八界空,六根空,六尘空,六识空,这是世间法,世间法皆空。苦集灭道空,十二因缘空,六度空。再往深的讲,佛的四无所畏空,佛的十力空,佛的十八不共法空,因为略广因缘中,求法不可得。

一切法空就没有生,所以法空就是无生。所以佛说无生法,究竟处证无生法忍。

根据空的道理,我们就知道,五阴无生,十二入无生,十八界无生,六根无生,六尘无生,六识无生,一切世间法无生。

苦集灭道无生,十二因缘无生,六度无生,这是出世间法。往上深说,佛的四无所畏无生,佛的十力无生,佛的十八不共法无生。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,有漏法无漏法,有为法无为法,皆无生。

法既然空、无生,所以说无所有。五阴无所有,十二入无所有,十八界无所有,六根无所有,六尘无所有,六识无所有,一切世间法无所有。苦集灭道无所有,十二因缘无所有,六度无所有,佛的四无所畏无所有,佛的十力无所有,佛的十八不共法无所有,一切法无所有。

既然都无所有,都空。我们就知道,一切法都是假名不可得,五阴假名不可得,十二入假名不可得,十八界假名不可得,六根假名不可得,六尘假名不可得,六识假名不可得,苦集灭道假名不可得,十二因缘假名不可得,六度假名不可得,佛的四无所畏假名不可得,佛的十力假名不可得,佛的十八不共法假名不可得,一切世出世间法,一切法皆假名不可得。所以般若经说:众生分别一切法,唯是分别假名。心经也说一切法不可得。

那么一切法空,一切法不可得,我们不是明明看见一切法吗?那是唯心造的。

比如讲堂,实在没有讲堂,看见讲堂是你唯心造的,实在没有。讲堂是你唯心造的,讲堂是钢筋、水泥、沙石造成,要是钢筋、水泥、沙石就是讲堂,你跑到建材行去,为什么不买讲堂?跑到沙石场为什么不买讲堂?没有,是你唯心造的。你明明看见有山,那是唯心造的,其实那是沙、土、石头、草木,唯心假造的山。好比钞票是一张纸,你造出一百元、一千元来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,唯心所造。

五阴唯心造──五阴皆空,十二入唯心造,十八界唯心造,六根唯心造,六尘唯心造,六识唯心造,苦集灭道唯心造,十二因缘唯心造,六度唯心造,佛的四无所畏唯心造,佛的十力唯心造,佛的十八不共法唯心造。

甚而言之,你拜佛,唯心造。经上不是说,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法界性是无性。你看见有佛,唯心造的。所以楞伽经讲,无佛无众生。

我举了很多例子,大家能不能听懂?一切法空,一切法无生,一切法无所有,一切法不可得,一切法唯是假名,一切法唯心所造,如此知者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。

大家天天讲三宝,三宝是什么呢?诸佛、般若、菩萨僧是三宝。诸佛是佛宝,般若就是法宝,所以作课的时候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──讚歎法宝。菩萨僧──僧宝,什么是菩萨僧?自度度人。

“略广因缘中,求法不可得。”这是说般若。般若就是中论,也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也称实相,也称二谛。在因地,菩萨所遵循,在果位,唯佛所得。这两句话就是上面说过的“因缘次第缘,缘缘增上缘,四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缘。”就是说那个意思。没有法,缘呢?引后文,后文说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引那句话。

“因缘中若无,云何从缘出?”因缘裏头要是没有法的话,它怎么会从缘出呢?我们一般人都讲一切法生,一切法有。“你的小孩多大了?”“刚生下来!”要是按佛法讲起来,不究竟。因为略广因缘中,没有一切法。没有一切法,要是从一切法生出来(从缘生出来),不合道理。

再举个例子说,鸡蛋有生小鸡的成分,它能生出来。鸭蛋有生小鸭的成分,它能生出来,如果没有,不能生出来。如果没有也能生,那鸭蛋也能生小鸡,鸭蛋没有生小鸡的成分嘛!那么说石头也能生小鸡,钢筋也能生小鸡。

[太菲玛 开运 前世今生楚茜茜]微博https://weibo.com/coca3337

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唐望四爷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