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行合一——致良知

原创 唐望四爷  2024-05-06 21:00  阅读 89 views 次

知行合一——致良知

王阳明有一句话是泄露天机的,他说:“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宜,喜怒哀乐非人情乎?自是听言动,以至富贵平静,患难生死皆事变也,事变一直在人情里”。怎么理解这句话呢?王阳明的意思是,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只是感觉和体验人情的变化而已。这看起来像是跟名利和得失打交道,但其实我们一辈子都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而已。

就像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失恋,实际上不管是恋爱还是失恋,本质就是一种情绪,因为情感也只是情绪的一部分。当你失恋的时候,首先你会体验到失去的痛苦。人性也非常厌恶损失,然后你会体验到挫败感,以及怀疑自己不够优秀。这个时候就已经陷入情绪,如果你处理不好这种情绪,它甚至会影响你的事业前途。

从古至今,为情所困、倾家荡产、家破人亡的人多不胜数,本质上就是处理不好情绪。很多人会说,等我闲下来,等我找个安静的地方,或者等影响我的人和事情都消失,我就好好的修身养性。

然而事实是,你全部的世界就是你的所感所想,你当下的所在,就是你的修行道场。所谓修行,不只是让人平心静气的心理按摩,而是应对世间万物的基本操作,这个操作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。

人人自有定盘针,万话根源总在心。其实大部分人读的知行合一都是假的,王阳明的龙场悟道,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文字是打击一个人成本最低但见效最慢的方式,而经历灾难是打击一个人见效最快但代价最大的方式。

一看王阳明半辈子没有悟透的东西,结果因得罪了宦官刘瑾,被打了几十大板,便到贵州龙场驿站,而后的某一天晚上,突然顿悟了,他到底顿悟了什么?其实王阳明是发现了人的脑子里类似潜意识的东西,被人的行为和前途命运有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。我之所以说是潜移默化,就是因为很多自己坑害自己的事也是不自知的,也就是大部分人在社会上都处在一种昏迷状态,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。

想要真正理解知行合一,我们需要通过潜意识来解释这几个字。

首先,什么是潜意识?就是知行合一的第一个字“知”,它不是你买本书来看,或者报个班学习的那种“知”,他说的是“真知”。有一个国外的纪录片,专门讲潜意识,她里面讲人的意识所占的面积远远小于潜意识。里面有个镜头,就是几个织毛线的大妈,他们一边织毛线一边聊家常,丝毫不影响他们打毛衣,也就是说整个过程是不假思索的,能听懂吗?所以知和行之间是没有延迟的,它不会占用大脑的算力。

就好比你吃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蟑螂,你会立马感到恶心,你在看到蟑螂的同时,立刻就已经恶心它了,而不是看到过后又起了个心思去恶心。知行合一不是叫你知道的去做,不是说把知和行统一起来。王阳明,他是在描述一种状态,就是说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一个事物,就好比我朝你眼睛做出一个挥拳的动作,你不假思索的就会闭眼和闪躲,这就是知行。

更深层的是,比如你的大脑晚上知道该劝你睡觉了,潜意识那个真知这时候就会跳出来反对,因为他想再熬一回夜来满足欲望。最后你会发现大脑说了不算,还是得有潜意识这个真知做主,结果就是很晚才会睡着。

所以研究潜意识就是研究人。真正这个东西其实属于佛家讲的末那识,它是掌管每个人的我执的,也就是除去眼耳鼻舌身心意六识之外的第七识,就是末那识,而第六识的眼耳鼻舌身心意,最后的这个意。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那个以为的知,就是知道抽烟有害健康,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好,知道多读书好,但是这个第六识是受末那识影响的,自己根本做不了任何决定,末那识只执行人类的我执,就是那些贪嗔痴慢疑的人性。

所以王阳明讲“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”。前一句说的有善有恶意之动,这个意讲的就是个人的分别,产生了每个人的我像,于是产生了善恶。后一句说知善知恶是良知,也就是说你要让第七识,也就是末那识真正的知道什么是好,什么是坏,才是良知。比如这个末那识,我们现在姑且叫他潜意识,他本身不知道跑步对身体好,早睡对身体好,读书对钱固好,所以你要修它,修完它就是心碎、心动,一切你想干的事就能干成。

换句话说,就是操作中意识到早睡的好处,潜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反复时间你需要做的,在过程中尝到了好处,大脑神经就会强化这个行为,成为末那识,就像吃饭、睡觉、呼吸,这些事情都已经是知行合一的状态了,你觉得做起来难吗?

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修的就是这个心,这个末那识潜意识,是可以改变的,也就是要致良知,它可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那个良知的意思,而是说能够达到满足我们本心,能够满足我们本原心的那个真知,才叫良知。

当你吸收消化的这些概念,现在你看来的困难,做起来就会像呼吸一样,人做到心随心愿,事情就会引发质变,必然引发境随心转,这就是所谓的龙场悟道。

[太菲瑪 開運 前世今生楚茜茜]微博https://weibo.com/u/7385829237

支付寶打賞 微信打賞

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打賞作者!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唐望四爷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